在电子电器产品的安全链条中,绝缘材料的抗电痕化能力是防止漏电、火灾等风险的关键防线。而漏电起痕试验仪,正是通过模拟环境下的漏电现象,*评估材料绝缘可靠性的 “安全哨兵”。对于电子电器行业而言,它的作用远不止 “检测” 二字 —— 更是从源头规避安全隐患、确保产品合规的核心工具。
电子电器产品(如插座、电线、电机外壳等)的绝缘材料(塑料、橡胶等)在长期使用中,会因表面沾染灰尘、湿气或污染物,形成导电通路。当电流通过这些 “微小导电桥” 时,会产生局部高温,使材料碳化形成 “电痕”;随着电痕不断扩展,*终可能导致绝缘击穿、短路,甚至引发火灾。
漏电起痕试验仪的核心功能,就是在实验室中模拟这一过程,通过标准化测试,判断材料抵抗电痕形成的能力。
-
直击产品安全 “软肋”电子电器的绝缘材料(如开关外壳的 ABS 塑料、
电线绝缘层的 PVC)若抗电痕能力不足,在潮湿、多尘环境中(如厨房、浴室)极易发生漏电。试验仪通过施加特定电压(通常 100-600V)和电解液(模拟污染物),观察材料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形成电痕或击穿,提前暴露材料缺陷 —— 例如,劣质塑料可能在 1000 次循环内就出现碳化,而合格材料可承受 5000 次以上。
-
对标强制安全标准,确保合规出厂
全球电子电器行业的安全(如 UL/www.shzy4.coM/www.shsaic.net/www.shhzy3.cn/、CE、CCC)均对绝缘材料的抗电痕性能有强制要求。例如:
-
优化材料选型与工艺
同一类材料(如尼龙)的抗电痕性能可能因配方差异天差地别。试验仪能帮助企业对比不同材料的表现:例如,添加阻燃剂的改性尼龙,其耐电痕化指数可能从 200V 提升至 600V,从而指导企业选择更适合的原材料,或改进注塑、成型工艺(如减少材料内部气泡,避免成为漏电隐患)。
-
模拟工况:将测试样品置于潮湿环境(相对湿度 60%±5%),表面滴加氯化铵电解液(模拟含杂质的湿气),电极施加持续电压。
-
监测关键指标:
-
分级判定结果:根据 CTI 值,材料可分为 0(≤100V)、1(100-175V)、2(175-250V)、3(≥250V)四个等级,电子电器产品需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对应等级的材料(如插座需用 CTI≥250V 的材料)。